安徽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安徽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 34-1169/I 国内刊号
  • 1671-0703 国际刊号
  • 0.0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安徽文学是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安徽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金色书签、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篇小说、术与道、散文、诗歌、文学ABC、非虚构

安徽文学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安徽文学杂志虚构之城
青菜萝卜4-12

摘要:一 夏日的晌午没有一丝丝风。太阳下的秫秫地一动不动,凝固着一片绿色与蓝天对峙着。一个身着蓝碎花衣褂的女人挎着一只竹篮急匆匆地走进去,秫秫们即刻“哗啦啦”地相互碰撞着摇曳开来,宛如陡然间刮起了一阵强硬的旋风。

疼日子13-19

摘要:小时候,我得过一种奇怪的病——肚子疼。肚子疼不分季节,不分早晚。白天里。我在外面疯玩得好好的,说一声肚子疼,肚子就疼了。我只得停下玩,捂着肚子,蹲下身子,两手攥拳,抵住肚子疼痛的地方。疼轻了,蹲一会儿,抵一会儿,也就好了。再接着玩,就少了一份疯玩的劲头。病怏怏的,像晒半干的蔫茄子。若是疼狠了,愈蹲愈抵愈厉害。疼得我干脆两腿不蹲了,两拳也不抵了,找一块干净的地场打滚去吧。

德仁城往事20-27

摘要:德仁县是座旧城,之所以这么说,不仅仅是指它建筑的年代,还多少跟它的破败有关。方圆几公里对称着的四个城门楼子只剩了一个,木檐都朽得差不多了,柱子中间悬挂的醒钟,摇摇欲坠且蚀满了锈迹,任凭风吹艰难地晃动着。

鬼湖28-33

摘要:200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3周年。而且,又是哈尔滨这座城市开埠设治100周年的日子。这些有意义、并且值得纪念的“年”都整到一齐了,这样,市文联组织那些几乎常年在家呆着的“坐家”,搞了一次“红色之旅——哈尔滨作家采风团”活动。就是让作家们体验,让作家们思考,让作家们出精品。意图非常可爱,也非常善良,当然也非常有意义。

昨天的故事34-38

摘要:钟老师用伤湿止痛膏把刘晓瑞的嘴巴贴起来,不让刘晓瑞说话,刘晓瑞的妈妈就闹到学校来,要讨个说法。这是2004年9月11日发生在迎春小学的一桩老师惩罚学生的事件。2004年9月11日,距离美国世贸大楼被炸恰好是三周年。这一天,正在美国人民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死去的无辜者,声讨恐怖分子的罪行时,迎春小学的钟老师用伤湿止痛膏把刘晓瑞的嘴巴贴起来,不让他说话。本来美国世贸大楼被炸和钟老师用伤湿止痛膏把刘晓瑞的嘴巴贴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安徽文学杂志遍地蔷薇
天使一样疯狂39-43

摘要:天色将晚的时候。我打开电视。遥控器翻山越岭地走了一大圈,终于在一档新闻节目上停了下来。也许是因为那个播音吧。因为他酷似某位歌星。我是那歌星的半吊子FANS。所以我几乎是怀着一种荡漾的心情坐了下来。爱屋及乌嘛。当时。我一点都没有想到我即将听到的会是那样一个新闻。

我的热河44-45

摘要:我在热河旁生活了三十多年,说来也算多半个承德人了。热河发源于避暑山庄的内湖,流程只有短短的数百米,在一些大词典中被称为世界最短的河。然而这条小河却有大名,当初曾冠省名数十载,即热河省。至今游人来山庄,必寻热河之源拍照留念。对此我就常想,一条小河,缘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安徽文学杂志文讯
李兴武作品研讨会在合肥召开46-46

摘要:2月21日上午,由《清明》、《安徽文学》杂志社主办,良苑商务会馆协办的李兴武作品研讨会,在良苑商务会馆五楼安徽厅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介50余人济济一堂,对李兴武新作《刘铸与顺昌保卫战》、《欧阳修与颍州》两本著作进行了热烈研讨。

安徽文学杂志遍地蔷薇
上帝语言和天籁47-50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年纪关系,也由于我对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真学问且又越来越无知的发现,对各种涉及“学术研讨”式的会议往往敬而远之,不敢或不愿混迹其间,能躲就躲。即使如此,也还是招来烦心的事。只因为我在几种“内参”式的刊物上写了些小文,其一是《办事成功率太低只因为废话太多》,其二是《中国学术表述是对“上帝语言”的致命性亵渎》,该刊物就将某些颇为愤然的读者来信转寄给我。某读者是一个位高名响的学者式人物,曾用鄙夷兼质问式的语气说:“什么叫上帝语言?谁听到过上帝语言?作者(指我)写的那些鬼话、昏话居然登在内参上,真是使人莫名其妙!”

浙大印象51-54

摘要:关于紫金港 浙大曾经为新校区公开征名,在当时掀起一股命名的热潮。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因为要兼顾种种。例如,最后一个字必须延承传统,和水有关(浙大另外的校区名字分别是玉泉、西溪、湖滨、华家池、之江)。后来就有了紫金港这个名字。当时我很高兴经历新校区命名这样一个历史性事件。到了紫金港以后才知道其实已经确确实实身处历史中了。因为在身边发生的、建设的一切都是未来浙大的历史。这是种成长的快意。

那夜月光如诉55-57

摘要:我相信,1979年秋天那个银光泛蓝的月夜肯定感动了许多人。

千古漳河风(外一章)58-61

摘要:今夜,我看不到漳河月了。我知道今夜的月特别圆特别亮,今夜的月是个古老的符号,今夜是个圆圆满满的日子。可是我只能伫立江边,我知道漳河从故乡吕山山麓的涌珠泉迤逦120公里在芜湖鲁港汇入了长江。在江边,我看到了一轮中秋月,一轮曾在漳河中浸润过的中秋月,并且感受到远古的漳河风,那分明是春秋的风,东吴的风,唐宋的风……它带着工山矿冶炉火的炙热,带着吴王宝剑凌厉的寒光,带着周郎的风流倜傥和小乔的千娇百媚,带着故乡人的殷勤叮咛和亲切问候。今夜的月,从被漳河风掀开的唐诗中走出,从被漳河水溅湿的宋词中走出,以古典的诗意挥洒出魅人的神韵。

山西出了个韩石山62-64

摘要:写下这曾似相识的文题,是我近年积攒的感觉,在刹那间跳出来的。为文一旦有了不吐不快的诉求欲,肯定是个有话可说的好状态。

父亲平常又平常65-68

摘要:父亲是1998年仲夏辞世的,时年八十有三,没能闯过八十四岁大关。弥留之际,我不在身边,大姐讲,他没想到要走的,他一直坚信能活到百岁。八十二岁时,还种了两亩地,而且不比年轻人差。父亲一生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未离开过土地,生产队级的官帽也没戴过。除了有几个在当地还算得上有点出息的子孙外,一生中几乎没有可向世人炫耀的事业了。他的去世,就像大森林的一片悄然无息落下的枯叶。

生活杂俎69-69

摘要:衣 只有一件衣服曾关护人的生命。它贴身十月,历经春夏秋冬而不换,这是胞衣。

在那雪花飘飞的季节——追忆我的母亲70-72

摘要:群山环绕,白雪皑皑。 母亲在菊花丛中默默地看着我走来,安详地笑着。两年前的今天,母亲也是这样慈祥的神态,悄无声息地离我而去。那天没有下雪,但天气特别晦暗、阴冷。天井湖水寒气逼人,铜官山风如诉如泣。

面对乞丐73-74

摘要:才近黄昏,小城里为数不多的霓虹灯就被性急的店家们打开了,闪闪烁烁的红光绿影,交相辉映着川流不息的车灯,夹杂着时不时的一声欢快的鸣笛,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小城继续氤氲在春节的氛围里。

九华佛茶75-77

摘要:听说我对茶很感兴趣,在池州工作的老同学特地给我送来两听“九华佛茶”。